Tuesday, September 07, 2010

柒食之迷 - it's all about my grandpa

是夜去尖沙嘴拿最愛的奶黃月餅。本打算拉我爸一起過海,可下班後累極鳥,心想側側膊問一問他過不過海就算(他懶周圍走,我心底盤算著有95%他會say no)。點知,佢又話好喎去喎。OK,Fine,You Win,去囉。難得他願過海,就拉他去搭船。他該是很久沒搭過船。哪,你可以想像,一上船,就開始講故事喇。從前有開去油麻地的船,有渡海泳,有污水由大坑渠直奔大海。那賣掉了的祖屋,是唐滌生建的,ABC座賣給人,DEF座留給了他的私生女收租。我爺爺嬤嬤一手樓買的,時為1960,單位是800呎就真的有800呎,成交價港元三萬八。然後唐滌生四十歲就在利舞臺過身了。那時在客廳前面望出去可以看到尖沙嘴的火車到站,後面的廚房睡房就見到整個馬場(我小時候的房間還仍然有一線的馬場景觀)。然後我說,他媽的那活道京都對面的新樓盤,什麼都看不到,好像要近萬元一呎。

五個字的電話號碼......

下船,跑了兩家酒店,之後當然是吃飯。近年他跟我重提了Tonkichi好幾次,但平日實在沒辦法六時正跑去銅鑼灣等位,所以無論他怎樣講了又講,都沒再和他去。好了,今晚,九點的尖沙嘴Tonkichi,沒可能沒位吧。坐下就點菜,他看餐牌都費事,就要我發辦。吃著吃著,不知怎的,就講起了永安十五樓。

永安十五樓,是我爺爺的地方。當然,我爺爺是誰你不會曉得。我爸不叫他做爸,叫他阿大。爸說,四五六十年代做酒樓的,沒人不懂這個姓李的。連現在阿一鮑魚的阿一,那時見到我們阿大都要叫聲國哥(阿大的名有國字)。1958年之前,阿大是灣仔英京大酒家的部長。什麼是英京,我由細聽到大,google一下,得出以下結果:

1930年代開業的英京大酒家,屬澳門富商高可寧的物業,樓高五層,設有電梯,可筵開百席。最高一層為裝潢古雅的金鸞殿,曾設舞廳夜總會,並曾作為舉辦選美之場地。酒家外牆裝設霓虹招牌,以對聯形式寫着「英京酒家國際宴會中西酒菜」、「廣州四大酒家廚師世界知名」。當年英京是香港最高級的食肆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京已開始僱用女招待;1960年代,英京大酒家是香港其中一家曾擺設滿漢全席的酒家。

從下面兩則故事,可見英京「威水史」:1941年7月,中日戰爭期間,孫中山夫人宋慶齡在香港開展資助國人抗戰的「一碗飯運動」,1941年7月1日晚上於英京主持開幕禮。「一碗飯運動」委員會各成員及150多位香港各界人士出席。宋慶齡並捐贈孫中山生前珍貴墨寶及其他文物紀念品,當場義賣籌款。1959年3月6日,英女王皇夫菲臘親王官式訪問香港,晚上由香港各界華人於英京大酒家頂層金鸞殿設宴款待,出席者300多人,包括首席華人代表周埈年、周錫年、羅文錦及前港督葛量洪等,晚宴由周埈年致歡迎辭,並致送紀念品,菲臘親王則致答謝辭。席上菜式包括菲臘親王喜愛的咕嚕肉。

source: http://hk.myblog.yahoo.com/kfwong-08/article?mid=12042
這家英京,滿是有錢人,阿大就照顧著他們的飲飲食食。飲食與吹水之間,有個有錢人,永安郭氏第二代郭琳珊,跟阿大說,喂我永安大廈有一層吉左,有無D乜野可以搞下。呵呵。於是,阿大撰寫了以下一本食譜,向郭琳珊propose:搞飲食




全本毛筆手寫。今年年頭搬屋的時候連同上面售樓書一同掘出來的。我爸說,阿大propose拿那十五樓來開飯堂,日間招呼永安員工(那時永安有銀行、人壽和百貨),夜晚用來做私房菜般的東西,只接受預訂,所有菜式都是tailor made。據聞生意好得不得了,夜晚的酒席一般都被book得爆滿。我又手痕的google一下永安十五樓,竟然有!
1958 戊戌
3月4日中國郵學會理事會全體理事設筵永安人壽大廈15樓餞別郵務司沙惠予伉儷。蕭作斌理事長在致辭提到沙惠予對集郵界的幫忙,為中郵會第四屆郵展剪綵;香港發行新郵時督尊郵局職員盡量幫忙集郵家;凡有國際性會議在會場設有臨時郵局,便利集郵家。

source: http://www.cpa-hk.net/chin1/int/int1956-1965.htm
都是達官貴人,感覺非常爆。亦因十五樓好生意,阿大成為了中環一帶的食材供應商的大客。有說每逢過節,供應商就會送來禮物,包括:幾隻生雞、一堆生果、酒好多支...(這不是總數,是每一家供應商送來的份量)說起酒,我話嬤嬤做的雞翼永遠最好食。那陣時家常一餐,她一做起碼要四五十隻,因我一個人都吃掉了廿多隻。那種味道,從沒有再回來過,因為她是用XO焗雞翼的。是XO酒,人家結婚飲宴一支支棟出來晒的烈酒XO,不是XO醬。我就是看著她半支半支的拿來醃雞翼。我爸解說,那些都是送來的免費的,當然可以毫無感覺地拿來醃肉,床下底還收著幾支未開的。哦。明白了。

阿大在十五樓一直至退休。那是八十年代中的事。在那之前,每年阿大做壽,都在十五樓。我記憶中,那裡有個大露台小花園,養著龜和魚。有一年,表哥去搞那龜,被龜咬著了手指不放,大人說要他待在露台,等行雷劈中了龜,牠才會放口。阿大退休前,郭氏已下令要一直出糧給他至百年歸老。只是,阿大退休後幾年,永安就散了。

吃過炸豬扒炸豬柳炸蝦,聽了一大輪故事,英京龍門雙喜金陵,好飽又好餓。我與阿大的相處不過十年,他跟我說過什麼話,不見得深刻。但我知道,他該是很疼我的。因為每天下午從校車接我回家的時候,他可以偷偷抽一根煙。而我是不會告訴任何人他抽過煙。

故事聽起來很威水的,我不懷疑其真偽,亦不需要知道。但我相信,要記下來。記下有一個時代,人們是不需要吃冰鮮雞,財主還是有人情味。

我不見得很懂吃 。但我總感激吃到令人心情愉快的任何食物。或許這就是阿大留給我的柒食基因。如果我現在可以陪他抽一根,你說多好。

11 comments:

Eric Spanner said...

你好。

見《食譜藏珍》,覺可將之打字以保存內容,亦可方便傳播;未知有否此意?

Son Lee said...

食譜藏珍好多字, 我懶...
但可每頁拍照存之, you want it?

jerrycwlam said...

你好

我對呢本食譜好有興趣,唔知可唔可以借0黎影印

Eric Spanner said...

可以喎。不過要畀o的時間我打返出來,你我一齊對對 :p

詳情可以郵我:eric點spanner o係 gmail點com。

Son Lee said...

影印哩...就唔好啦
影相upload是可以的
但可否俾我知道你係要黎做乜野?

sorry, 我唔係話孤寒唔借唔俾,
但哩本野算係我爺爺一生心血,
要流出去的話,
我都想知返佢d心血流左去邊流左去做乜野.
希望體諒

另, 果d食譜哩, 用左好多行內人術語,
或者你地會明, 講真我自己就唔係好明,
我齋睇 食送 名... 不過都齋睇名都.. 好肚餓... :)

Eric Spanner said...

補個小節。英京酒家原址,就係而家o既大有大廈同大有商場,莊士敦道同菲林明道交界。而家對面重有間「英京招待所」o既招牌遺留o架。

jerrycwlam said...

我只是對飲食好有興趣的路人甲,著實呢D食譜應該好好保留,你用來出書的話都很有價值,最好就是找個老行尊照著當中特別的送菜照辦煮碗做一份出來。要是能出書的話,我第一個支持並落實會買一本支持本地飲食文化。

以前的食譜的確如此精簡,除了老行尊能明暸當中的奧義外,年青一輩真的沒幾個有幸品嚐。

這些飲食文化真的很值得保留,靠的只有你這些還手握真憑實據的。如能發揚,實是飲食界之福。

tofustorm said...

Hi! I am linked from Eric's FB page.

In China's past, a famous vernacular culinary recipe is 袁枚's 隨園食單. Your grandpa's story and 食譜藏珍 can be a very interesting local case on documenting the history of food, people and everyday life.

If there's anything in mind, say, publications, please group me in.

Winnie Chan

Son Lee said...

Winnie, jerrycwlam, Eric Spanner,

有關於本食譜的事, 我諗左一輪, 覺得未係時候做任何野. 第一, 我估我先要去搵個識睇既行內人, 搞清楚D內容, 究竟系係D乜黎, 值唔值得做D野. 第二, 我非常非常感謝你地咁多位的提議,但好明顯, 我覺得未ready...

過埋下星期, 等我d時間好d, 我會影多少少相. 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研究下 :)

tks everyone

tofustorm said...

我是做歷史的,先請行內人研究一下是好事!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next posts.

孜媽 said...

港大博物館有灣仔五六十年代街道的舊照,英京的招牌好大。